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关涉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精神教育,对人的言谈举止和礼仪规范具有打磨作用。
强化新时代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认清艺术教育的地位和价值。艺术教育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2022年,荆门职业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内涵要义,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为载体,将人才培养目标寓于各种具体活动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艺术修养,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年度总结工作汇报如下:
一、支持艺术教育建设,统筹推进校园艺术教育
承担荆门职业学院艺术教育相关工作的机构目前包括:教育与艺术学院:主要承担学前教育,环境与艺术设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基础教学部:主要承担艺术类公共课程教学;学校团委:主要负责学生艺术社团、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工作;学校图书馆:主要为学校提供音乐视听、音乐图书阅览等服务,为学校美育教育提供支持。
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以艺术鉴赏为主的通识课程。开设《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电影赏析》、《艺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共礼仪》、《摄影基础》等课程,并采用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除必修的公共艺术课程,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和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中还开设了《书法艺术》、《教师口语》、《乐理》、《美学概论》、《摄影基础》、《中外文学作品欣赏》、《环境艺术概论》、《构成设计》、《美术基础》、《设计素描》、《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基础》、《公共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等课程,涉及音乐、美术、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大大拓展了学生选择的空间,这些课程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接受艺术的熏陶,为艺术人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重视艺术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
为进一步提高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校不断加强艺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艺术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我校采用以校内师资为主,校外兼职教师为辅的形式开展全校艺术教育工作,现共有艺术教师40余人(其中硕士17人),涵盖美术、音乐、舞蹈专任教师;还有文学类专任教师30人(其中硕士12人),这些教师都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承担了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
根据我校艺术教育特点和实际情况,学校经常举行艺术教学各种形式的评课、竞赛、专题讲座和研究交流活动以培养艺术教师的专业业务素质。支持、鼓励并安排艺术教师出外进行业务进修、观摩学习、科研和创作,并在学习时间和经费开支上给予支持。尊重艺术教师的劳动,给他们工作以肯定、奖励和授予荣誉称号,鼓励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对艺术教师的职称评审条件与岗位聘任条件均有具体的规定,保护其专业的特殊性,使教师安心从事艺术创作、艺术人才培养等工作。
学校重视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艺术教育条件,确保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除建有满足艺术类专业教学的学前教育综合实训楼外,还建有礼堂、排练厅、录播室、学术报告厅等室内场地5千多平米,并配置了相应的、比较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综合实训楼建有大学生艺术中心、数码钢琴教室、琴房、舞蹈训练室、手工室、小型音乐厅以及用于艺术教学的多媒体教室。根据教学需要,拨款购置了钢琴、音响、电脑、文房工具等一系列教学设备,进一步满足了艺术教育教学和大型艺术活动的需求。
三、重视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我校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配合路标、宣传栏、文化长廊、校园广播等,营造健康、高雅的学校文化艺术氛围。一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课教学,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美育的推广与渗透。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同时,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2022年,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成绩丰硕:在荆州举办的第二届“邮储银行杯”宜荆荆恩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我校“荆”系列城市形象文创设计项目荣获三等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我校2个项目荣获银奖,4个项目获得“建行杯”第五届“我梦见——楚天创客”大赛铜奖。在荆门职业学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6项。通过比赛不仅提升同学们的专业技能,增强专业自信,更为以后的新同学树立良好榜样。
四、面临挑战以及未来展望
师资队伍结构化矛盾仍然存在,需合理调整教师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加大专业带头人引进力度和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更新教职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促进教学改革,增强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充实公共艺术教学师资,逐步丰富公选艺术课程,使公共艺术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性选修课形成日趋完善的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改革需进一步深化,增加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健全合作机制,稳定长期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增强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合作,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帮助发掘优质的社会艺术活动资源,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更致力于为学生搭建提升与展示才艺的广阔舞台。
要坚持以教育与艺术学院为依托,带动和辐射全校的艺术教育,形成及教学、科研和社会活动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艺术教育活动的丰富性、多样性,让学生感受不同艺术领域的熏陶,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进一步创作、展示、排演高水平艺术作品,展现学生的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