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新闻

适应新要求 建设中高职融通的新型师资队伍 ——荆门职业学院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时间:2021-01-05   

□杨品齐 王勇

  国务院2019年1月24日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是国家首次将职业教育提高到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的文件。文件强调: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荆门职业学院自成立以来,围绕地方产业布局,实行中高职一体化发展,构建中高职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体系。按照市政府创建方案“三个一批”(“招硕引博”一批,从兄弟院校选拔一批,从企业引进一批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原则组建师资队伍。适应类型教育新要求,加强教师队伍综合职教能力建设,牢牢抓住规范型、双师型、创新型三个关键点,建设中高职融通的新型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水平稳步提升,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一体化发展、可持续发展办学目标提供了人才支撑。学校的主要做法是:

  一、推进教师入职岗前培训和考试,建设达标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之本。对照高等学校新入职人员岗位要求,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荆门职业学院从2017年开始分期选拔教师参加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聚焦新入职教师的职业认知、教育知识与能力、个人发展三大维度,采取集中培训、个人自学、校本研修三种方式,利用“互联网+教师教育”模式,探索实施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的泛在学习(U—Learning)、理论与实践混合学习、通识与个体分类学习的混合研修模式,突出实效和应用。

  2017年起,学院连续三年共选拔了225名教师参加岗前培训,206名教师考取了高校教师任职资格。206名获得高校任职资格的教师中有172人是从中职教师中选拔的,占83.5%;34人是“招硕引博”和公开考试选拔新入编教师,占16.5%。目前,一支崭新的中高职融通的新型师资队伍基本形成。

  二、组织干部高校考察和跟岗学习,建设专业的管理队伍

  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虽同属职业教育,但培养对象不同,培养目标不同,教育教学要求、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学校现有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从中职学校选拔,面对的是全新的管理任务。

  为适应高校管理工作新要求,市教育局于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中高职管理人员专项培训活动。2017年,学校安排28名管理人员和教师赴北京高校进行为期1个月的大学校园文化和管理理论专题学习,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专题讲授课程,并深入相关院校对口学习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为荆门职业学院输送了第一批管理人员。2018年,安排全市中高职院校领导、骨干教师62人赴武汉进行了为期6天的“全市中高职一体化管理理论及实践研修班”学习与考察活动。这次学习活动实践性更强,主讲人都是全省知名院校领导和教授,学习内容更有针对性。2017年以来,还安排了2名校级领导参加全省高职院校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安排了6名基层管理干部参加全省高校“双带头人”培训和党建培训,安排多批次管理干部到兄弟院校对口处室学习,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管理规范化。

  三、选拔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企业轮训,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多措并举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特色。

  一是建设完善的培训制度,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全省专业教师培训。学院积极向省教育厅等主管部门申请培训指标,2018年选派7名教师参加专业带头人、“双师型”、、企业实践项目培训,培训时长4至6周;2019年选派30名教师分别参加专业带头人、“双师型”、企业实践、创新创业项目培训;2020年选派15名教师分别参加“双师型”、企业实践项目培训。三年来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教师专业培训52人次。

  二是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引导教师积极参加行业企业顶岗实践,尤其是参与企业重大科研技术项目的研发与推广,将企业一线实践经验应用到学校课堂教学中。扩大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拓展社会服务形式,在提高社会培训质量的基础上,积极承担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学会、企业委托的标准和规程制定等业务,将产业文化、制度文化引进校园,引入课堂。

  三是建立企业高端人才引进机制,从企业引进一线管理人员、一线技术研发人员,并以此类人员为主体建立专门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专业管理团队,带领学校教师共同承担技术研发、技能提升和专业教学管理任务,为“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带来全新体验,带动其他教师投身社会服务。譬如,学校护理专业引进以企业一线骨干为主体的管理教学团队,极大地促进了该专业发展。

  四、引导教师开展教科研和技能竞赛活动,建设创新型的师资队伍

  教研科研是高职院校的生存之本、强校之路,对于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科研与教研有机结合,使科研成果能够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提高成果的应用效益,学院依托相近学科、专业(群)建立科研团队,以团队的形式集中开展重点科研项目攻关,提高团队研究水平;优化包括职称晋级、常规考核在内的教师科研绩效考核政策,倡导开展代表性科研成果研究,由对“量”的考核转向对“质”的关注。近4年来,学院教师辅导学生参加两届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夺得特等奖一项、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三项;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夺得省级银奖一个、铜奖二个、优秀创意奖二个;主持市级教科研大课题4项、省级教科研课题2项;1人获得全省、教师授课一等奖,被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作者单位:荆门职业学院)  


地址: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军马场路3号

电话:0724-6075203

Copyright © 荆门职业学院

鄂ICP备16017464号-1 荆门职业学院纪检监察审计处,举报电话: 0724-6075257,举报邮箱: jmvcjcs@163.com

技术支持:荆门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