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管理 >> 对外交流

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四川考察报告

时间:2016-08-25   

2016年暑期,湖北省教育厅办公室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进行了社会实践研修活动,分为四川、贵州、陕西三大组,四川组由来自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39所高校的42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成,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由湖北工业大学陈凌等四名老师带队的四川组的社会实践研修活动,时间安排:2016年7月31日下午14:30在汉口火车站集合,8月6日下午回到武汉,8月1日至8月5日在四川进行社会实践研修活动。本次社会实践研修活动,我受益匪浅,更直观、更深层的了解我国国情,开阔了视野,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利于促进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充满自信,对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充满了自信。

8月1日,我们参观了邓小平故里。距广安市区7公里的协兴镇牌坊村,有一座秀竹环绕、瓦屋溢香的三合院,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邓家老院子”,这便是邓小平同志故居。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同志就诞生在这里。在文物展示的房间内,一桌一椅,一柜一床,真实地再现了邓小平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住房、邓小平出生的房间及其家中的手工作坊等。整个展示,从多个角度介绍了邓小平从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代伟人的光辉历程。邓小平同志在此度过了他15年难忘的童年、少年时光。

邓小平铜像广场三面山脊环绕,形似一把天然的大座椅,邓小平铜像就端坐于这片绿草茵茵、古树参天的自然环境之中。这尊铸铜座像面容温和,两颊瘦削,目光敏锐深邃。小平身穿短袖衬衫、军便裤、沿口布鞋,面带微笑地坐在椅子上,亲切地注视着家乡的山山水水,似乎抖落一身风尘,回归故里,注视着家乡的发展变化。出邓小平铜像广场,经一条林荫道前行不久,一座具有川东民居特色,又洋溢着现代气息的建筑便出现在眼前,导游介绍,这就是国内唯一一家以纪念邓小平同志光辉一生为专题的陈列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生平馆深刻地诠释邓小平同志“三落三起”的人生经历、“以人为本”的人生追求和邓小平理论的不朽丰碑,交融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性变化的丰富内涵。缅怀馆以“回家”为设计理念,分“品格风范”、“小平手迹”、“生活情趣”、“北京故居”、“海阔天高”5个部分。整个缅怀馆体现了邓小平“海纳百川”、“和谐稳定”的思想。

  邓小平铜像.jpg

在邓小平同志故里,我亲身感受着一代伟人崇高的思想品德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我想活到1997年,到香港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我聆听到了一代伟人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的国家发达起来”,“发展才是硬道理”;我看到了国家和人民对这位世纪伟人的无比崇敬和怀念之情:“小平您好”, “他为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诞生,立下赫赫战功。他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进行艰辛探索。他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建立不巧功勋”。

8月2日上午,我们参观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该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并使用至今,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2000年,都江堰以其为“当今世界年代久远、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与青城山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是巧夺天工、造福当代、惠泽未来的水利工程,是区域水利网络化的典范。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我们为古人这种在疏不在堵、适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创造所折服,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性教材。

8月2日下午,我们参观了汶川映秀镇。映秀镇地处汶川县南部,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是阿坝州的门户,是前往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旅游的必经之路。旅行车行驶在前往映秀的高速公路上,一路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大地震留下的痕迹还是依稀可见,地震带给一座座高大山体的伤痕依然没有愈合。但是,当我们来到这个四面环山、两河汇流的一平方公里映秀镇上,川西民居、藏寨风情、羌式建筑、现代场馆融汇交错,八年前的满目废墟变成了俏丽新城。然而,当我们到达地震遗址——漩口中学时,大家心情顿时变得十分沉重。时钟上的指针依然定格在下午2点28分,时刻提醒着我们那灾难的一刻。我们不约而同的放轻了脚步,随工作人员缓缓围绕肃穆的校园行走,生怕惊扰了长眠于废墟下的遇难师生同胞,五层高的教学楼现在只剩下倾斜着的两层,房屋已经支离破碎,办公大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全都下陷,面目全非,旁边还有坍塌成一堆瓦砾的大楼。但是,面对8级特大地震,还有一栋楼却依然屹立在那里,以它几层的楼梯保护了140多名学生的生命,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这栋较完整的楼上那鲜艳的五星红旗依然高高飘扬,这是坚强而伟大的民族之魂。地震发生了,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举全国之力,果断及时进行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大难兴邦,面对灾难,与灾区人民一起勇敢面对,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对口支援政策。映秀镇主要由广东省东莞市援建,在重建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先行、统筹兼顾,将恢复重建与促进发展紧密结合,推动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现在,一座温情的旅游小镇已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客栈、饭馆、茶舍、各种商店商铺陆续开业并得以健康发展。这不,在一个大姐开的铺子里,大姐热情地招待了我们,跟我们聊起了地震和地震后他们这里的巨大变化,她不断说感谢政府,感谢我们这些兄弟姐妹对他们的无私援助,才让他们有了今天这样的稳定生活。我们在她的商铺里,有的买了刺绣精美的包包,有的买了做工精细的檀木梳子,还有的买了做工自然的牛角刮痧板,我也买了晶莹剔透的水晶手链。走在映秀的街道上,我们深深地感觉到,映秀人民期待着外面更多的朋友们的到来。我们相信,映秀镇的人民生活会越来越好!


地址: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军马场路3号

电话:0724-6075203

Copyright © 荆门职业学院

鄂ICP备16017464号-1 荆门职业学院纪检监察审计处,举报电话: 0724-6075257,举报邮箱: jmvcjcs@163.com

技术支持:荆门鑫网